陕邮新闻

    钟楼邮政支局:

    历久弥新守初心 生生不息邮政情
    袁淑美   2019-07-02   

      “西安市邮局钟楼支局办公楼位于西安市钟楼盘道东北侧,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大楼大楼由中国建筑工程部西安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中部主体为流程框架结构,平面呈八字形,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两翼分别沿东大街和北大街延伸,后有内院,在中部顶层采用由空廊构成的重檐,其两侧还有重檐的方亭,使建筑格调既有传统意味,又有时代气息。”在钟楼邮局大门北侧,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西安市人民政府立的“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市邮局钟楼支局办公楼”牌碑上,记载着这个坐落于西安市中心,具有历史气息的钟楼邮政大楼的建筑情况。

          伴随着钟楼邮政大楼的建成,钟楼邮政支局也同步诞生,在西安市的中心位置为广大市民提供邮政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了西安邮政乃至陕西邮政的形象窗口,见证了几十年来邮政的发展变化与西安的时代变迁。

    记录书信往来的浓情岁月

        上世纪60年代,写信是当时人们唯一的通信方式。钟楼邮政大楼那时刚刚落成,涉及的业务很简单,发送南来北往的信件。到了70、80年代,钟楼邮政大楼两侧各摆十多张桌子,文人们在那里给人们代写文书,有写信的,也有写诉状的。文书写好,人们就拿着书信到邮局邮寄或发电报。每到下午2点钟左右,投递员们身穿墨绿的制服,骑着墨绿的自行车,从大门飞泻而出,像开闸放水一样,带着人们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寄托流向西安的大街小巷。

         据1997年起在钟楼邮政发投分公司从事投递工作的李晓春回忆,邮政投递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用户收到邮件后对他肃然起敬的神情,他更多地感受到了邮政投递工作的神圣和快乐。他一次又一次地使无法投递的“死信”复活,其中不乏高额汇款、高考录取通知等“死信”,解决了用户急需用钱的燃眉之急、圆了高考生翘首以盼的大学梦。“每一份信件都是用户最信任的交付,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投递到位。”李晓春在短短6年投递工作中收到表扬信60多封,锦旗7面,用户上门表扬、电话表扬更是数不胜数。2002年,他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安邮政将改善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他们在营业场所设置服务台、值班主任、值班局长,配备针线等工具,代用户书写信封、单式和包装邮件,员工佩证上岗,评定服务等级,还会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电话。据统计,早在1991年,钟楼邮电局就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先进集体、西安创“三优”先进单位,1997年,多功能服务组被评为巾帼创业明星荣誉称号。陆鹏飞、张静、赵惠香等优秀工作者先后荣登陕西省、西安市劳动模范榜。

         后来,钟楼邮政支局又开设了国内特快专递(EMS)、国际包裹等服务窗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络变得更为简单。写信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我们越来越遥远,但是邮政依然以另外一种方式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熟悉的“邮政绿”记录着那段书信往来的慢时光。

    记忆老建筑里的生生不息

          每年年初,很多人五六点就出门赶往钟楼邮政支局排队购买新鲜出炉的生肖邮票,冬日里刺骨的寒风也抵挡不住他们心中的热情,仿佛那枚小小的邮票像阳光一样可以温暖他们的身心。

         八十多岁的邮迷张大爷是钟楼邮局的常客,他每年大年初一肯定到邮局来,用他的话说,“饺子不吃都要来邮局”,他每次都会连续写好10个信封,然后将改好邮戳的生肖票一张一张寄给国内外的邮迷朋友。记者在采访他时了解到,他第一次跟邮票结缘,是在上初二的时候,路过钟楼邮政大楼时花了8分钱买到一张邮票,从单纯的喜欢花花绿绿的一张张邮票到收集、整理、研究邮票,再到参加国内、国际集邮展,张大爷坚持了60多年,在他的心里,这座老建筑记载了他大半辈子的记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已经在着手准备70周年邮展的参展作品了,我会在这次邮展中展现西安这座历史古城的往昔辉煌,通过一枚枚邮票,让西安人民回顾历史、认识现在、开创未来,在新时代为大西安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老人由衷地感谢邮政多年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邮迷服务”,让更多的历史成为鲜活的文化印记。

         历久弥新的老建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和事才愈发富有生机。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钟楼邮政支局设立的赈灾免费邮寄窗口给心系汶川的西安市民打开了一扇爱心递送通道,衣物、食品、慰问信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输送到汶川灾区,将西安市民和灾区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2009年4月,西安市邮政分公司又在这里开设专门营业窗口受理“爱心包裹”,现在,设立长期的学雷锋服务志愿岗,继续延续邮政扶贫寄灾的使命精神,将“爱”无限传递下去。

    记载时代变迁中的淬火升华

       “1996年刚到钟楼邮政支局的时候,我上收寄台席,前来办理国内国际信件、包裹业务的人每天都在营业厅里排长队。每天6个小时营业时间,我们工作人员几乎都抬不起头来。”在钟楼邮政支局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员工夏芙蓉回忆到。

          1997年,被西安市文明委评选为西安市文明职工的夏芙蓉进邮政工作已有5年时间,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寄信件、包裹。“当时寄国际包裹的人比较多,有固定用户,也有给在国外的孩子寄东西的,面粉、大米、挂面,寄什么的都有。”在她的印象中,90年代的邮局对市民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寄邮件、打电话、汇款都找邮局,钟楼是市中心,营业厅面积也是最大的,因此人也是最多的。营业厅东边的长途电话营业台席,每天都会排队到晚上十一、二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越来越便捷、高效,钟楼邮政支局的业务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信件、台席收寄等功能逐步弱化,集传统信函、邮政储蓄、费用代收代缴为一体的综合业务服务带给民众新的用邮体验。已转入工单处理岗位的夏芙蓉郑重地说:“现在客户的维权意识特别强,我们必须站在客户角度考虑。从纸质化查单到网络实时跟踪,从客户追诉到主动客服,邮政服务也在跟随社会的进步得到了质的提升。”眼下,46岁的夏芙蓉在电脑上回复11185热线工单特别熟练,有时候还要进行复杂的制表操作,她这一身电脑技能都是在不断增加的工作需要当中练就来的。

          步入钟楼邮政支局,映入眼帘的是邮政综合收寄台席、代缴费台席和邮品售卖区。宽敞的大堂中,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没有了过去那种排起长队的现象,但标准化台席配置、整齐划一的员工标志服、得体的营业话术,充分彰显了邮政规范、专业、精细的现代化服务气息。

      “来这里充话费、交电费、充天然气非常方便,邮政的服务态度一直很好,对于我们这一代老人来说,从原来的寄信到现在的寄包裹、缴费、订机票、火车票,当真离不开邮政的服务。”在案板街居住的76岁高龄的刘大妈感慨道,她们家楼下的邮政便民驿站提供了几乎所有的生活服务,但她有时候还是会来到钟楼邮政支局办理缴费业务,她对这里始终有一份感情在。有的时候,她还会给远在北京的女儿和外孙子寄一些自己做的小吃和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