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11:00
《人民日报》走进陕西商洛
探访中国邮政的精准扶贫项目
我为乡亲来带货
最美商洛“邮”真情
共有51万人收看了本次直播!
3.23万人点赞!
2020年2月27日,中国邮政集团定点扶贫县(区)——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区)序列,实现脱贫摘帽!在直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商扶贫
在洛南县邮政分公司搭建的专业化网络直播间内,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挂职干部、洛南县副县长杨明运用新媒体、新营销、新形式,联合“大V”及特邀嘉宾直播10余场,组织企业直播20余场,对洛南核桃制品、豆腐制品、菌类等多类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推介,通过一场场的直播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直接、间接带动了当地贫困户的增收。
“我们正积极推动电商示范县创建,打造邮政扶贫生态圈:指导设计完成独具洛南特色的'洛小鲜'品牌,下设蜂蜜、辣椒、核桃、豆腐干、珍菌、黑花生等产品体系,充分发挥邮政极速鲜商城平台优势,积极推动洛南农产品上行。通过打造邮政扶贫生态圈,解决了'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服务难'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四难'问题。”杨明说。
教育扶贫
“扶贫先扶智”,与以往单纯投入资金、教辅用具资助孩子上学的方式不同,中国邮政考虑得更深入、更长远,不但要让孩子有学上,还要能就业,希望通过帮助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
在洛南县新西街邮政营业所柜台内,中国邮政教育扶贫的贫困毕业生柳凡熟练地操作电脑,帮客户办理着相关的金融业务。“我对目前的这份工作感到很满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让我在当地有一份很不错的收入,也让我的家庭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一切都要感谢邮政对我的帮助,从入学到毕业、从毕业到入职,我一直努力向身边的前辈和同事们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辜负中国邮政对自己和家庭的帮助!”柳凡在面对主持人的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邮政教育扶贫项目具体采取“专科培养+资金补助+接收就业”的模式,由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培养任务,按照招生工作有关要求,通过统一高考招生方式择优录取商州区、洛南县符合要求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专科层次培养,并签订培养就业协议。从2016年开始,已招录139名贫困学生,其中洛南籍77名。2020年计划再招录50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
产业扶贫
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里赫然伫立着一块“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朝天椒产业扶贫基地”的绿色标牌。
杨明向主持人介绍说:“目前,邮政集团公司已投放扶贫资金720余万助力洛南朝天椒、灵芝等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帮助9个镇办、38个行政村种植朝天椒8500余亩,带动贫困户1.8万人,人均年增收2820元。带动全县种植朝天椒3万余亩,年实现产值1.2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1.2万户3.6万余人,其中贫困户5600户1.9万余人。通过邮政集团的产业和金融扶贫项目支持,让贫困户富起来,合作社壮大起来。”
“在种朝天椒以前,我们村上大部分人都种的玉米,卖不上价,一亩地一年到头也就能挣700元。在中国邮政的扶持下,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辣椒苗,还有技术培训,一亩地一年能收4000元以上,而且忙完自己的地,还能在(辣上天)合作社打工,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在地里干活的姚大爷兴奋地跟主持人谈着邮政产业扶贫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党建扶贫
郝军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在洛南县陶岭社区挂职的第一书记,党建扶贫对于像他一样的许多一线扶贫干部来说,可谓一本“武功秘籍”,能让一些不熟悉农村、农民的城里干部迅速与乡亲们拉近距离。
“刚来的时候,对于国家的扶贫计划和政策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县上就组织专家举办‘洛南大讲堂’党建扶贫活动,为我们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过往,详细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指示精神,让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能更加贴近实际。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当地村民解决朝天椒种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和杨县长带头示范,承包了一块地与乡亲们一同种植朝天椒,也带动了贫困户的种植热情。”郝军对主持人介绍说。
“感谢中国邮政,感谢党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朴素的黄民娃激动地说。
今年74岁的黄民娃是陶岭社区的贫困户也是一名老党员,由于早年跟随部队打仗落下残疾,做不了重活,加之小儿子是聋哑人,家庭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近两年,自从种上朝天椒以后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村委会知道他身有残疾给他安排了一个打扫街道的公益岗,并支付一定的酬劳,加上土地流转和辣椒种植,全家8口人,一年能有7万元的收入,人均超过8000元。今年5月,黄民娃的小儿子也结了婚,了却他心头一桩大事,郝书记每次看到他都满面笑容。
党建扶贫,连续两年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王丹誉教授举办“洛南大讲堂”,组织开展专题党建扶贫活动,累计培训1122人次。捐赠办公用品和脱贫攻坚书籍300余册。举办基层党建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会,培训320余人次,赠送党建及辣椒种植科普书籍400余册。
“扶贫最真是邮政”这是商洛老百姓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