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通衢启新程

中国邮政报采访组 叶雨晨 莫树森孙琳 张平 孙伟光 梁健 汪林莉2025-11-24来源:中国邮政报

  群山叠翠,江海奔流。壮美的八桂大地,西枕云贵余脉的苍翠,南临北部湾的浩渺,山水相拥间尽是蓬勃生机。

  十年前,《中国邮政报》“边疆邮路行”采访组深入广西边境,在崇山峻岭间记录下邮政人的坚守。十年后,“再走边疆邮路”采访组沿着山海交织的边疆脉络,重访这条跨越千里的绿色邮路,去探寻新时代邮政服务在边疆的延伸与变革。

  百色——青山添绿 服务焕新

  深秋的百色,群山依旧苍翠。平孟邮政支局里,24岁的投递员黄河振正在整理邮袋。去年10月,他正式接过“接力棒”,负责平孟邮路的揽投工作。每天下午3点半,是他最忙的时刻,党报党刊、包裹、信件一份份、一件件装袋、扫码,据此规划邮路行程。“现在每天要投递230多件,数量比我刚来时多了一倍。”黄河振说。

  邮件整理完毕,他跨上摩托车出发。邮政所虽配备了汽车,但前些日子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导致道路难行,摩托车成了最佳选择。他负责从镇区到边境线46公里邮路的揽投任务,沿途的边防哨所和6个村屯都是他每天的去处。沿盘山公路蜿蜒前行,十几个急转弯令人屏息。“刚开始跑这段路时,手心全是汗,现在熟了些,但遇到雨天还是得格外小心。”黄河振紧握车把,目光专注地告诉采访组。

  半小时后,天池国防民兵哨所映入眼帘。62岁的老哨长凌尚前早已等候多时,他身姿笔直,笑容坚毅。“十年前,山路泥泞难行,隔几天才能见到邮车。现在,每天都能收到党报和包裹。”凌尚前在这里坚守了44年,对邮车的到来早已熟悉却依然期待。黄河振从摩托车上取下要投递的党报和包裹,交到凌尚前手中,两人的交接熟练而自然。“每次看到老哨长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黄河振说,“我想和前辈们一样,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到最好。”

  回程途中,摩托车在平孟村那布屯停下。黄河振从车上取出一个装有折叠水管的包裹递给村民陈大叔。陈大叔笑着说:“以前买东西要跑到镇上去取,费时费力,现在邮政直接送到家门口,不但方便还省钱。”

  这样的场景,在革命老区百色每天都在上演——便捷服务的背后,是百色邮政持续完善的物流网络。

  在靖西市邮件处理中心,传送带飞转,扫码声此起彼伏。靖西市城东揽投部经理农立恒告诉采访组:“如今邮件量快速增长,带来了不少挑战。十年前,我们场地只有600平方米,每天处理两三千件邮件;现在扩展到2000平方米,引入智能分拣系统与信息化管理平台,每小时可处理7000件邮件,日均量超过1.5万件。”

  “为跟上边境地区的发展节奏,我们新建了5条干线邮路,优化12条汽车段道,实现24个乡镇全覆盖。”靖西市邮政分公司总经理李鹏介绍说,“边境范围内的115个投递点实现全程汽车化,十多个边防哨所实现每日餐食冷链配送,普遍服务从‘能通’升级到‘快通’,群众对邮政的信任程度更高了。”

  邮车穿行于山间,科技融入了田野,邮政普遍服务的内涵也在进一步延伸。在岳圩镇怀光村的地头,投递员黄忠财正协助同事熟练操作无人机,白色的机身掠过绿油油的桑田,细密的农药均匀洒落。“以前老人家背着几十斤重的药桶,一天才喷1亩地,腰都累弯了;现在用无人机,一小时能喷20亩,还能精准控制药量。”黄忠财说着,不忘提醒农户下一次喷洒的时间。作为退伍军人,他曾在新疆哨所见过邮车翻越雪山,那抹绿色让他记了很多年。“现在我穿上这身‘邮政绿’,不仅要送好邮件,还要把科技送到田间。”黄忠财说。怀光村村委会副主任陆世保站在田边笑着说:“桑园从2017年的40亩扩展到1100亩,多亏邮政帮忙。除了送农资、提供信贷,他们还派人教我们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如今的百色邮政,已实现从“通得了”到“通得好”的跨越:173个普遍服务网点覆盖12个县(区、市)城区及135个乡镇,425条乡村邮路织就单程超2.1万公里的投递网,汽车化投递比例超70%。2025年1—10月,其普遍服务业务量达1466.75万件,建制村通邮率、县及县以上城市《人民日报》当日见报率保持100%。无人机植保、冷链配送等新业态更将邮路延伸至田间,为农特产品出山注入新动能。

  傍晚的邮车再度出发,那一抹“邮政绿”,载着信件、药品与农资,也载着乡亲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

  崇左——田垄生金 乡村共振

  “家人们看,这就是我们陇蛮屯的龙须菜,现摘现发、清脆爽口!”清晨的阳光洒在崇左市大新县恩城乡的田埂上,维新村陇蛮屯负责人梁志龙正对着手机镜头热情吆喝,推介家乡的特产。直播间内的互动提示音此起彼伏,他笑着说:“下午邮政小哥就上门揽收,明后天就能送上餐桌!”

  不远处的菜畦间,29岁的陆海明弯腰采摘,一片片鲜嫩的菜叶在指尖颤动,很快就装满了身边的竹筐。他抬头说:“这菜娇贵,采晚了就变黄。以前只能在地头卖,卖不完就烂掉。现在邮政帮我们打冷、发货,48小时能抵达北上广,客户都说新鲜。”作为村里最早进行龙须菜规模化种植的“种二代”,陆海明耳濡目染,很早便懂得保鲜和运输的重要性。然而,形成于喀斯特地貌下的崇山峻岭,一直以来都是龙须菜出山的首要屏障。

  为破解农产品“出村难、保鲜难”问题,大新县邮政分公司在恩城乡率先推广“冷链+寄递”一体化服务,配套投入冷链车辆、保温箱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采收、预冷、打包、运输全流程可追溯。恩城乡副乡长赵泰龙介绍说:“过去种玉米每亩收入2000元,现在种龙须菜每亩最高能收入3万元。关键是邮政冷链和专线运输解决了时效问题,种多少都不愁卖。”

  11点,印有“中国邮政”标志的冷链车准时停在村口,揽投员们穿着橙色工装,动作娴熟地忙碌起来:分拣、打冷、贴单……冷链箱一个个排列整齐,扫描枪的“嘀嘀”声、封箱带的摩擦声和村民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待陆海明弯腰把最后一箱菜递上车,满载龙须菜的邮车便从喀斯特山谷中驶出。望着渐行渐远的邮车,梁志龙有感而发:“有了邮政,村子也越来越有活力了。”

  随着农业产业的升级,邮政金融也逐渐渗入乡村发展的脉络。距离恩城乡不远,名仕米业有限公司厂区内机器声隆隆,新米香气弥漫。“这个是粗筛机,筛出后的米会进入那边的机器。”名仕米业总经理蒙奎腻向采访组介绍道。看着如今气派的厂房,他不禁回忆起公司曾经面临的难关:“那时秋收收粮缺钱,邮政客户经理上门了解情况后,仅三天就协同邮储银行发放‘融资E’贷款120万元,帮我们渡过难关。”

  如今,名仕米业日产能达80吨,年产值超1.5亿元,带动6000多户稻农稳定增收。“邮政还帮我们开拓了销售渠道。”蒙奎腻笑着说,“现在通过邮政物流,我们的香米卖到了北方市场。”从“融资E”贷款到“电商+寄递”服务,邮政构建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让企业发展更稳,也让农户的“粮袋子”变成了“钱袋子”。

  “邮政不只是把农品送出去,更要把金融、科技、管理送进来。”大新县邮政分公司寄递事业部副总经理覃迎新介绍说,大新邮政在服务龙须菜、香米两大主导产业时,形成了“冷链+寄递”“信贷+物流”双线融合模式,推动“寄得快、贷得易、销得广”。依托邮政电商平台和普惠金融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8条农产品标准化寄递通道,联合8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形成“田间有网点、村口有揽收、镇上有仓储、县里有分拣”的一体化格局。

  崇左的邮政网络在群山与稻田间铺展,把“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2025年1—10月,崇左市邮政分公司全市农产品销售额达1542万元,实现农产品寄递收入2519万元,邮银协同推动“融资E”贷款净增4007万元,冷链、金融、电商等新业态在乡野间蓬勃生长,邮政的触角延伸到田垄间、村舍旁,让山货出山、好物进村的路越走越通畅。

  清晨的崇左乡村,邮车穿梭,机器轰鸣,笑声回荡,生活的温度与产业的脉动在邮路上交织成一曲鲜活的乐章——邮路所至,产业共兴;邮政所达,幸福生长。

  防城港——邮路通海 边贸互融

  细雨轻洒北仑河,采访组沿着河岸向东而行,很快便抵达万众国际批发市场——东兴最大的边贸集散地。这里人声鼎沸、货流川行,狭长的货架通道上摆满咖啡、腰果、香皂、果干,越南商品与国内货品在此汇集。

  金诚进口食品商行的柜台后,店主邱女士正忙着打包发货。货架上堆满一箱箱越南腰果,纸箱沿墙排成一列,打单机“嗒嗒”作响。“我们和邮政合作了16年,从手写面单到机器打单,越来越方便。忙的时候,邮政的小伙子还帮我打包,真的很贴心。”说话间,邱女士拿起一包腰果仔细检查封口,熟练地封箱、贴单。她抬头笑着补充说:“寄往偏远地区的食品,用邮政最可靠。客户满意,我们也省心。”此时,邮政揽投员推着推车来到柜台前,抬箱、扫码、装车,娴熟高效。

  采访组走出批发市场,沿途商铺灯光次第亮起。如今,邮政服务早已延伸到市场之外。在广西金姑坚果产业有限公司,厂区里灯光明亮,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坚果香味。工人们正忙着筛选、称重、封装、贴标,动作利落有序。包装好的坚果被整齐码放在托盘上,叉车穿梭其间,将成品运往装货区。“以前我们自己联系物流,效率不高。现在通过邮政的‘电商+寄递’一体化服务,发往全国的订单可以当天入库、当天发走,节省了不少成本。”车间负责人钟宏巍一边查看发货清单,一边告诉采访组。

  “邮政不仅帮我们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还在资金上给予支持。”金姑公司总经理莫开昱介绍说,“每年收购季资金压力大,是邮政协同邮储银行发放的贷款及时到位,让企业能安心收购、稳定生产。现在年产坚果近4000吨,销售额超过2亿元,全国发货7000多吨。可以说,邮政陪伴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

  在广西瑞吉联高新科技有限公司,邮政的金融服务同样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动能。作为东兴市第一家电子信息企业,该公司主要经营网络设备、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该公司近期接到了国际某知名电子企业2亿元的采购大单,但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公司曾一度无法及时组建起新的生产线及采购电子元器件。“企业刚起步时就资金紧张,是邮储银行给我们提供了350万元科创贷款,帮我们稳定生产,现在产能翻倍,员工也增加了不少。”瑞吉联高副总经理杨营边查看生产记录边笑着说,“我们的客户主要是通信运营商,产品销往全国。东兴的营商环境好,邮政金融服务及时可靠,让我们能专心研发。”

  夜色渐深,东兴市邮政分公司的调度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分拣台前,工作人员忙着扫描、登记、装车;有人刚从码头送回跨境货件,有人正在整理寄往各地的包裹。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一刻不停,车间外的汽车发动机声接连响起。东兴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梁和赋告诉采访组:“东兴有10万人,大多数从事边贸。我们重点服务这些客户,把寄递、金融、电商结合起来,提供综合服务。”

  近年来,防城港邮政立足沿边区位优势,围绕“通道畅、产业兴、民生优”,助力边贸经济发展。2025年1—10月,防城港邮政寄递业务量达560.72万件,同比增长28.6%;服务边贸企业和个体商户超380家,形成辐射东南亚的寄递网络。依托口岸通道和跨境电商平台,他们打造“邮政+电商+产业带”服务模式,不仅让边贸产品流通提速,更以邮银协同专项贷款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从右江山谷到北仑河畔,奔走在边疆大地上的邮政人,以初心为舵、以创新为帆,让边疆邮路成为新时代的“山海通道”,一路向前,穿群岭、过田野、抵港湾、连国门,叩开千家万户的心门,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延展着壮美八桂的生机脉络,续写新时代边疆奋进的新篇章!

大新县邮政揽投员协助农户搬运新采摘的龙须菜。

邮车穿行于东兴市边贸街区的商铺间。